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
繁体版简体版

 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资讯 » 财经 » 正文

辽宁省锦州市农业提质、工业转型、城市焕新、教育扩容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25-10-17  浏览次数:72143
核心提示:  本报讯(记者李辉 通讯员李权 摄影余悦)辽宁省锦州市报道:锦州市在“十四五”收官之年以“产业升级、生态宜居、民生优享”为核心战略,在农业、工业、城建、教育领域实现全面突破,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
  本报讯(记者李辉 通讯员李权 摄影余悦)辽宁省锦州市报道:锦州市在“十四五”收官之年以“产业升级、生态宜居、民生优享”为核心战略,在农业、工业、城建、教育领域实现全面突破,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
  农业:现代化大农业格局成型,产值突破千亿目标锦州市构建“14451”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格局(1个多元化农产品供给基地、4个农产品加工集群、4个省级集聚区、5个专业市场),目标2025年“种养加销”产值突破1000亿元。一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25.3亿元,增长3.5%;上半年达81.3亿元,增长4.6%。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攀升: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同比增4.4%-4.5%,水果产量增2.5%-6.4%,生猪出栏增长6.9%-7.1%,水产品产量增幅达6.0%-9.2%。2025年计划培训超1000人,推动“春晓计划”帮扶创业,促进农民增收。黑山县推进3700万元黑臭水体改造项目,太和镇打造6万株花卉景观路,全市配备3854名保洁员、1212名宣讲员、1.15万名监督员,实现农村垃圾日产日清。
  工业:绿色转型与数字赋能双轮驱动1-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13.0%,六大产业集群产值占比88%。先进装备制造、冶金新材料集群产值分别增长50.7%、13.3%,太和区特种合金集群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。新能源领域,100MW农光储发电、西马100MW光伏项目获批,煤层气年抽采量达5亿立方米,新能源发电量占比提升15%。数字经济方面,新建5G基站697个,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注册企业119户,辽宁工业大学“5G+虚拟仿真实训中心”入选全国典型项目,锦州佑华“5G+工业互联网工厂”列入省级试点,阳光能源“光伏全产业链”平台晋升省级,开发区获评省级“5G+工业互联网”融合应用先导区。汽车制造业增长62.4%,有色金属冶炼业增幅达49.2%,彰显传统产业升级活力。
  城建:生态宜居与交通枢纽并重城市更新加速,完成农村危房改造558户,建设改造农村公路590.8公里,北镇获评“四好农村路”全国示范县。创建省级美丽宜居村76个,义县入选全国“五好两宜”和美乡村试点,8个村落获评省传统村落(居全省首位)。交通网络优化,5条太行一号路年内通车,G340寨沟段全线贯通,港口货物吞吐量6040万吨,集装箱吞吐量103.7万标箱。生态治理成效突出,绿化造林7万亩,优良天数300天,出境断面水质、饮用水源地达标率100%,云竹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通过文旅部基础评价,冰雪活动带动文旅消费超1500万元。
  教育:资源扩容与质量提升同步推进黑山县第一高级中学迁建项目总投资1.719亿元,获中央预算内资金1.04亿元,2025年第一批下达5400万元。项目总建筑面积6.22万平方米,新建8栋建筑,一期完成总产值83%,二期达42%,预计早完工早见效。普通高中指标分配调整,择优生名额增加,鼓励优秀学生竞争升学。新建公办幼儿园3所,公办率全省第一;黑山县、凌河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省级评估;凌海市第三高中晋升省级特色高中;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、辽宁理工职业大学新校区相继投用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21.5万人,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97.97%,教育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。
  辽宁省锦州市以数据为证、以项目为基,在农业产业化、工业绿色化、城市宜居化、教育优质化四大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,为“十五五”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,书写了辽西县域经济振兴的崭新篇章。

 
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 
 
[ 资讯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
 
推荐图文
推荐资讯
点击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