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春中国说
王林栓
夫青春者,天地之朝气,民族之脊梁也。观华夏五千载,从孔丘“逝者如斯”之叹,到屈原“上下求索”之志;从霍去病“封狼居胥”之勇,到岳飞“精忠报国”之忠,无不是青春之力托举文明薪火。当此百年变局之际,青春之中国更承历史之重、担时代之责——它是古纸堆里唤醒的文化基因,是实验室中迸发的创新火花,是脱贫路上坚实的脚步,是航天舱外闪耀的星光。青春之脉,贯通古今;青春之魂,铸就国魂。故曰:青春兴则国兴,青春强则国强。
青春之中国,首在承文脉而铸美德。自周公制礼作乐,至孔孟倡仁行义,礼乐文明如长河奔涌,滋养千年。今日之青年,手捧《论语》悟“仁者爱人”,研读《孟子》明“浩然之气”;在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,让飞天舞姿跃动于数字云端;于端午龙舟竞渡中传承民俗,让屈子精神融入血脉。他们以“敬”待传统——在故宫修复文物,指尖轻触便是千年;以“诚”待他人——在社区志愿服务,点滴善举汇聚暖流;以“信”立天地——在网络空间坚守底线,清朗风气由己及人。文脉如丝,青春作梭,织就中华美德新图景,让古老文明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。
青春之中国,次在创伟业而显锋芒。回首十年征程,从“嫦娥”探月到“蛟龙”潜渊,从“复兴号”驰骋到“天眼”巡天,无数青年科研工作者以热血铸剑、以青春攻关。在脱贫攻坚战场,他们扎根乡村,用脚步丈量山路,用智慧带动产业,让“精准扶贫”的蓝图化为万家灯火;在抗疫一线,他们白衣执甲,以生命赴使命,用坚守筑牢防线,让“人民至上”的誓言响彻神州。此等伟业,非青春之力不能成;此等不凡,非青春之志不能就。青春之肩,担千钧之重;青春之手,绘时代华章。
青春之中国,更在守初心而担使命。百年前,李大钊高呼“以青春之我,创建青春之家庭,青春之国家,青春之民族”,点燃救亡图存的星火;今日之青年,承先辈之初心,以“为中国人民谋幸福,为中华民族谋复兴”为己任。他们中有驻村干部放弃城市繁华,在田间地头践行“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”的承诺;有戍边战士坚守高原哨所,用“清澈的爱,只为中国”守护山河无恙;有青年教师扎根偏远山区,以“蜡炬成灰”的奉献点亮孩子未来。初心如暗夜之炬,照亮前行之路;使命如千钧之担,砥砺奋斗之志。青春之心,与国同频;青春之行,与民同向。
青春之中国,尤在逐梦想而盼复兴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,非一蹴而就,需代代青年接力奔跑。今日之青年,以梦想为帆,以奋斗为桨:在实验室里,他们为攻克“卡脖子”技术日夜钻研,誓让中国科技自立自强;在运动赛场上,他们为祖国荣誉挥洒汗水,让国歌在国际赛场嘹亮奏响;在创业浪潮中,他们以创新为刃,在数字经济、绿色发展的赛道上奋勇争先。从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到“中国式现代化”的壮阔蓝图,梦想的召唤声声入耳,复兴的曙光遥遥可期。青春之梦,融入国梦;青春之力,助推复兴。
青春之中国,终在砺锋芒而创未来。“宝剑锋从磨砺出,梅花香自苦寒来”,青春的价值,在磨砺中彰显;未来的模样,在奋斗中铸就。今日之青年,不避风雨、不惧挑战:面对科技革命浪潮,他们主动学习新知识、掌握新技能,以“终身学习”的姿态紧跟时代;面对复杂国际环境,他们坚定“四个自信”,以“平视世界”的底气展现中国青年风采;面对生活中的困难,他们以“逢山开路,遇水架桥”的勇气破局前行。砺剑十年,霜刃待试;未来已来,舍我其谁?青春之我,定能以钢铁之躯、凌云之志,开创中国更辉煌之明天。
赞曰:华夏泱泱,万里山河,千载荣昌。看青春似火,风华正茂;初心如炬,使命炜煌。文脉赓续,美德勖勉,敢叫日月焕重光。远帆启,携鸿猷共舞,逐梦新航。强国号角激昂,引无数鸿鹄竞龙骧。恰少年英气,淬志踔厉;赤子精魂,建勋懋扬。剑指锦程,铸我金瓯,民族复兴耀东方。从头越,创盛世伟业,再谱鸿章!
(王林栓:中国红色诗人、中国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、郑州市青少年诗书画学会会长)

共0条 [查看全部] 相关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