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讯(记者李辉 通讯员李权 摄影余悦)福建三明市报道:2025年,福建省三明市以深化“四领一促”工作为抓手,在农业、工业、城市建设、教育、医疗卫生等领域实现突破性发展,经济与社会效益双提升,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

农业:三明市作为全国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第一大市,2025年杂交水稻制种面积、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/5和1/4。今年,三明市“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”入选全国农业主推技术,通过推广机械播种、父母本种植、父本割除等环节的机械化作业,核心示范面积达2700亩,辐射带动10.2万亩以上,机械化水平提升30%。在生态农业领域,全市新增设施农业面积8.6万亩,推广优新品种覆盖率达92%,其中平和县蜜柚优新品种示范基地亩产提升40%,果品优质率提高至85%。林业方面,福建两山生态产品交易有限公司挂牌成立,林业碳票方法学在全国推广,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交易额突破35亿元,7个案例入选中国林改白皮书。

工业:三明市2025年上半年,三明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.9%,其中钢铁与装备制造产业增长6.6%,以氟化工、石墨烯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增长12.7%。高技术产业表现亮眼,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.7%,化学药品原药产量同比增长113.3%。在重大项目带动下,三元区三钢智能制造及产能提升改造、永安福维新材料年产4000吨高端新材料等214个工业项目加速推进,总投资1023.7亿元。绿色转型成效提高,全市绿色贷款余额达325亿元,增长38.8%,居福建省前列。

城建:三明市以“山水城”融合为理念,推进城市更新与生态保护协同共进。上半年,明溪县胡坊镇生态环境治理与农林产业融合发展、将乐县古城保护及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35个城建环保项目完成投资88.2亿元。智慧城市建设方面,全市建成5G基站超5000个,家庭千兆光纤覆盖率达280%,漳州云计算中心算力突破500PFlops,支撑“城市大脑”日均处理1.2亿条数据。在交通领域,G1535潮州至南昌高速公路三明段、大田广平至安溪官桥高速公路等18个交通项目加速建设,总投资325.6亿元。

教育:三明市深化职业教育改革,构建“市域产教联合体+专业产教联合体”双轮驱动模式。依托建宁县现代农业产业园、埔岭汽车工业园,建成现代种业市级市域产教联合体、智能制造省级产教联合体,新增校企合作项目63项,共建实训基地790个。全市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99.67%,本地就业率80.25%。在基础教育领域,三明市通过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验收,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3600个、公办义务教育学位11800个,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2.3%。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与厦门地铁合作开设订单班,年均培养轨道交通人才100人,就业对口率达90%。

医疗:三明市持续深化医改经验全国推广,2025年1-3月,12家总医院医药总收入同比下降5.72%,但医疗服务性收入占比提升至47.32%,检查化验收入占比下降13.12%,药占比下降至22.34%。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,8月举办的医疗卫生领域高层次人才三明行活动吸引21名国内专家参与,推动上海瑞金医院三明分院、全生命周期“六病共管”中心等项目落地。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,全市新建68个示范性长者食堂、9个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,阿尔茨海默病康复中心项目竣工验收。

共0条 [查看全部] 相关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