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讯(记者袁宏太 通讯员田聚成 韦楚婷 周紫欣 陈科亦 罗骑尘)郑州报道:7月4日下午,湖南师范大学“红脉赓续,艺笔生花”三下乡实践团队来到湖南省平江县加义镇黄阳山。实践团此行旨在探寻这项省级非遗与红色文化的融合路径,以美育为媒介,为平江皮影戏的新时代传承注入新动能。
方寸舞台藏乾坤 光影演绎古今事

与他们往常的表演一样,在不到3平方米的舞台上,平江皮影戏非遗传承人方柯应稳坐台后,将鼓点敲得铿锵热烈;杨志平巧手翻飞,操纵着皮影人物在幕布上跃动;陈卫明拨动琴弦,与平江方言唱腔交织成曲。三位传承人默契配合,以“泰山了愿”的故事为引,让光影中的人物在乡土气息浓郁的唱述中栩栩如生。

这是平江皮影戏传承数百年的常态——方寸舞台间,艺人们以“一口叙说千古事,双手对舞百万兵”的技艺,将悲欢离合、善恶忠奸演绎得淋漓尽致。而黄阳山的这方舞台,除了承载皮影戏的艺术之美,更藏着一段不能忘却的红色往事。
山庙映丹心 红脉与光影交织
当时间线拉回八十多年前的抗日战争时期,1939年,“平江惨案”爆发,中共江西省委副书记兼湘鄂赣特委书记涂正坤牺牲,其妻子朱引梅怀揣16两作为党费的黄金,为躲避国民党追杀逃至加义黄阳山,从山庙跳到草地上幸得脱险。
直到十年后平江解放,朱引梅才拿着16两黄金,穿着破旧的衣服,站在平江县县委书记面前,将黄金交到他手中,讲述丈夫未曾讲完的故事。如今,翻修后的小庙在山顶静立,而那段红色记忆,与皮影戏的光影一起,成为这片红色沃土的精神印记。

传承遇困境 坚守中的融合探索
平江皮影戏非遗传承人方柯应向实践团介绍到,他从初中起跟随皮影大师吴慕涛学习皮影戏,一晃数十年,而如今科技发展让皮影戏逐渐淡出大众视野,艺人们虽坚守数十年,却不得不面对传承力量不足、社会关注度较低的现实。

在发展困境中,传承人开始主动探索融合之路。将表演地点迁至加义黄阳山的一座小庙里,借由黄阳山的红色背景和庙宇香客的虔诚,让皮影戏不仅演绎传统故事,更成为承载红色记忆的载体。当人们怀揣着民间信仰来到黄阳山观看皮影戏,他们不由自主地回忆起那段红色历史,在感悟先辈们的奋斗精神中激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。
美育为媒 让光影红韵走进新时代

共0条 [查看全部] 相关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