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都市报手机客户端
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 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
2025-11-26 20:16  点击:179979
  本报讯(记者袁宏太)郑州报道: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大量决策和工作,主要发生在基层。要按照协商于民、协商为民的要求,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,重点在基层群众中开展协商。”县级政协作为政协组织体系的“末梢”,直接面向基层、服务群众,在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、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,肩负着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与时代使命。
  一、县级政协有效衔接基层协商,是推进基层协商民主的必然要求
 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,其制度体系广泛多层,涵盖了从国家到基层的多种协商形式。其中,政协协商特别是县级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在目标、对象和内容上高度契合,二者都聚焦于基层发展和民生福祉,共同致力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、最直接、最现实的利益问题。
  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,将协商触角向基层延伸,能够有效打破不同协商渠道之间的壁垒,将民主协商、民主决策、民主管理、民主监督贯通起来,形成上下联动、左右协同的协商民主新格局。这不仅丰富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制度化实践,更有助于将政治协商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实际效能。
  乡镇(街道)一级并未设立政协组织,但大量的社会治理难题和民生诉求汇集于此。县级政协凭借其丰富的人才资源、成熟的协商经验、畅通的联系渠道和优良的议事传统,可以为基层协商提供有力指导和专业支持。通过组织政协委员下沉,能够显著提升基层协商的规范化、制度化水平,确保协商议事言之有据、议之有理、行之有效。
  从河南省荥阳市的实践来看,市政协参与的基层协商活动,协商活动不仅规范有序,也商出了真知灼见,得到了群众的认可。比如,2025年7月,荥阳市崔庙镇郑庄村古城社区因供水管道破裂,导致300余户居民断水,该镇立即启动应急协商机制,政协委员现场参与,直接协调供水公司的专业力量和设备,仅用24小时就恢复了供水,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了政协协商的速度与温度。
  二、守正创新,打造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机衔接的平台机制
  (一)强化党的领导,构建坚强有力的组织体系
 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政协工作的根本原则,也是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的根本保证。荥阳市委高度重视“有事好商量”平台建设,印发平台建设工作意见,将其纳入对乡镇(街道)党建考核体系,明确由党(工)委副书记担任政协工作召集人,确保基层协商工作有人抓、有人管。市政协党组出台协商议事工作实施办法,细化平台建设标准、工作规则、协商流程等,同时成立工作专班,实行主席会议成员、专委会负责人挂钩联系制度,推动形成市政协领导联系指导、专委会协同、乡镇(街道)组织落实、三级政协委员联动协商的工作格局。
  (二)突出委员主体,激发履职尽责的内生动力
  政协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,提升政协协商实效的关键在于用好委员资源。荥阳市政协按照“属地+专业”原则,将全市政协委员和省、郑州市住荥政协委员全部下沉乡镇(街道)、编入网格,并创新“固定+流动”“接待+活动”等履职方式,推动委员真正深入一线、联系群众。坚持“开门协商”,广泛吸纳群众代表、村(社区)干部、乡贤能人等多方参与,构建起“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”的生动局面。此外,依托委员界别专长和资源优势组建“政协智库”,确保协商建言靶向精准、含金量足。
  (三)夯实平台基础,建设规范高效的协商阵地
  协商平台是完善协商民主体系,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重要一环,也是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的重要载体和渠道,建强用好协商平台有利于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互赋能,引导基层群众有序参与基层治理,凝聚各方共识、推动问题解决。荥阳市政协按照“不建机构建机制、不另起炉灶不增负”的原则,将政协委员工作站与“有事好商量”协商议事室一体化建设,并逐步向有条件的村(社区)、企事业单位延伸,实现了乡镇(街道)全覆盖。在实践中,各乡镇不断创新协商形式,因地制宜、灵活方便地将协商议事会议开到田间地头、车间厂房、街区庭院,围绕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,开展“短平快”的微协商,更好服务基层治理、助力民生改善。全市共建立“有事好商量”协商议事室60个,年均开展协商活动200余场次,推动解决了上百件民生问题,这一平台已经成为党委政府“好帮手”、人民群众“连心桥”、委员履职“新平台”。
  三、坚持问题导向,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彰显协商价值
  协商的生命力在于成效。政协协商衔接基层协商,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解决问题、凝聚共识、促进发展。
  一是围绕中心大局,商出发展高质量。协商平台紧扣党委政府中心工作,围绕事关区域发展的要事大事献计出力。比如,为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产业体系,荥阳市政协召集委员、专家、相关部门和企业代表,就项目规划设计、运营管理模式、深化国际合作、强化要素保障等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,部分建议被相关部门采纳,有效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。
  二是聚焦民生实事,商出群众幸福感。民有所呼,我有所应;民有所需、我有所为。荥阳市各级协商平台始终立足基层、面向群众,瞄准群众日常生活的小问题,助力解决群众的烦心事、操心事、揪心事。比如,在保交楼工作中,委员全程监督工程质量与交房进度,分房现场保障公平;老旧片区改造时,荥阳政协多次组织协商,从管网铺设到休闲设施安装均征求居民意见,将小区改造成人人点赞的“幸福家园”;新建小区供暖交换站建设受阻,政协委员多轮协商破解梗阻,保障居民温暖过冬。协商,让一件件民生实事从“问题清单”变成了群众的“满意清单”。
  三是破解治理难题,商出社会和谐新局面。“有事多商量,遇事多商量,做事多商量”是协商民主的真谛。协商平台在化解基层矛盾、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“润滑剂”的作用。比如,荥阳市王村镇整合村级闲置资源,建成集矛盾化解、民意收集、政策咨询于一体的“一站式”矛调中心,打造协商议事亭,将矛盾双方请到一起摆事实、讲道理,成功化解了灌溉纠纷等一批基层治理难题,实现了“小事不出村,大事不出镇,矛盾不上交”。
 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基础在基层。县级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,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大有可为,也必须大有作为。下一步,荥阳市政协将牢记政治责任,坚持党的领导,不断完善平台机制,充分发挥委员作用,聚焦解决实际问题,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更深层次、更广范围、更富成效的衔接,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。
  (作者赵晨阳系河南省荥阳市政协党组书记、主席)

发表评论
0评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