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都市报手机客户端
家有慈父
2025-10-27 20:39  点击:124164
  本报讯(首席记者 姜德兴)北京报道:柳国庆先生,之所以在书法方面有较高的的造诣,在为人处世方面拥有较好地口碑,是因为他有一个慈祥的父亲和良好的家风。
父亲柳姓,讳芳文,生于1923年10月,读过私熟,饱受儒家文化“仁义礼智信,温良恭俭让”的浸润。解放前,种过地,当过先生;解放后,当过乡财粮和村干部,不仅写得一手好字,还能够双手打算盘,他总结的计算口诀至今还在民间流传,如:“你说你会算,/三八四难见;/先用七二乘,/四音音一遍。/减二深加六,/本用规除算。/得数都是三八四。”因此,在十里八村算是有一个有名望的人。
父亲一生喜爱书法,笔墨纸砚是他最好的朋友,朱伯庐治家格言是他本人和用来教育后人的座右铭。他教育子女从来不打不骂,而是言传身教,循循善诱。柳先生对父亲最深的印象是,晴天在地里辛勤耕耘,不辞劳作。雨天,在家里读书和写字。父亲研墨写字的背影时常浮现在他的眼前,这对他的人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。
柳国庆先生出生在这样的书香家庭,自然是“近水楼台先得月,向阳花木易于春”,早早就爱上了书法艺术,并且进步很快。父亲曾经告诫他,一个人做任何事情,都不能象学一幅好字那样流芳百世。1992年6月,他曾赋诗一首:“宁做文化一生牛,/不为政台四方求。/笔墨相伴终生乐,/财权达势暂时愁。/虽然难以成大器,/华堂之上美名留。/望儿需要多努力,/争取更上一层楼。”而后用楷书放大,装裱好挂在客厅的正面墙上(见下图)。既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感悟,也用来教育和引导子女勇攀书法艺术高峰。柳先生将此诗背得滚瓜烂熟,并铭记于心。在很多场合,每当提起父亲时,他总是像流水一般复述一遍,令在场的人赞叹不已。
图片1
父亲早年饱读诗书,背了大量的唐诗宋词,养成了写诗的习惯,常常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,或者记录自己的经历。1992年农历10月,创作了一首长诗:“少年读书久心灵,/青年它乡奔西东。/壮年解放任村职,/老年衣食赖后生。/一生法律我先用,/一生虽贫未很穷。/一生脑体双劳动,/一生忍让弱无能。/受恩不忘常报德,/施惠勿念人守情。/比上不足下有余,/大限到来赴幽冥。”(见图下)用来教育子女,要遵纪守法,做人要本本分分,懂得感恩;要与人为善,吃亏是福。柳先生回忆说,父亲就是他的人生榜样。他照着父亲说的去做,不但没有吃亏,还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与帮助,真是感谢父亲!
图片2
1996年春天,柳先生陪父亲去北京游览,观看了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,参观了颐和园和故宫博物院等景点,实现了他多年的心愿。在返回时,途经八朝古都开封,因久闻“中国翰园碑林”这一书法宝库,父子俩专程到这里参观。只见碑廊回转,绵绵延延;历代名人佳作,琳琅满目。老先生目不暇接,美不胜收。当他看到儿子柳国庆书写的那块《陋室铭》碑刻时,两眼放光,喜出望外,激动地说:“国庆这些年字没有白练,不枉是柳公权先辈的后人,也为咱老柳家争光了!”是啊,他做梦也没想到,儿子的书法作品竟然与“颜柳欧赵”、“苏米黄蔡”等大家,共同登上了如此大雅之堂
换做谁能不高兴万分呢!
图片3
  (图为父亲和儿子手捧柳国庆书法奖杯与家人在一起)
父亲回到家里,忘却了疲劳,在桌子上铺开毡垫和宣纸,打开笔墨,挥毫赋诗一首:“围墙不足半仞高,培松人笑是蓬蒿。时久树茂未成才,丛林争春看今朝。苦练终有良果献,艺精方显意趣超。千秋载史非易举,百代翰园墨迹标。”(见下图)
图片4
降央卓玛在歌曲《父亲》中唱到:“那是我小时候,/常坐在父亲肩头。/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/父亲是那拉车的牛。/……”柳先生在父亲的培养教育下,成年累月,躬耕砚田,没有辜负父亲的希望,由一个农村娃逐步成长为一个着名的书法家。他因父母而成长,父母因他而骄傲!
于汴粱
【李俊鑫简介】 河南开封人,河南大学中文系毕业,高级文化师,高级政工师、企业培训师,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,出版有《家风》《中华孝文化读本》《孝字诗》《图说孝道》《开封古今二十四孝故事》《开封文化名流》《开封颂》(合着城市抒情长诗)《激情燃烧映日红》等着作。现为《名人名家》杂志编辑。
【柳国庆简介】字旭鹏,河南周口沈丘人。系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后裔,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着名书法家,北京柳公权书画院院长、中联国兴书画院副院长、中国诗歌春晚书画艺术顾问、中华海峡两岸书画艺术家协会副主席、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拜祖文书写者、黄帝宝玺题词者、联合国促进世界和谐友好使者、中国矿业大学名誉教授,河南大学客座教授,河南理工大学兼职教授,山西同煤集团荣誉矿工,郑煤集团荣誉矿工。

发表评论
0评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