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此次培训并非单纯的技能教学,而是非遗传承、产教融合与乡村振兴三者的深度联动。从内容设计来看,陈珂总监聚焦短视频创作全流程,从手机拍摄技巧、视频剪辑逻辑,到新媒体账号运营策略、内容发布节奏,均以“实操落地”为导向,手把手指导学生完成从“零基础”到“能创作”的跨越。这种“理论+实践”的模式,不仅让学生快速掌握新媒体技能,更让他们提前对接企业短视频营销需求,为未来就业或参与非遗传播奠定基础。

从更长远的意义来看,本次培训是禹粉非遗工坊建设的重要一步。通过校企合作搭建“实景演艺基地”,未来将有更多学生参与到禹粉非遗的短视频创作中,助力“培训百万网红”目标实现。当年轻群体用创新视角挖掘禹粉制作技艺的文化内涵,用新媒体平台扩大禹粉品牌影响力,不仅能让这门百年非遗在短视频时代“破圈”,更能带动禹州红薯产业链发展——从种植、加工到销售,每一个环节都将因流量赋能获得更多机遇,最终实现“非遗活起来、产业强起来、乡村富起来”的良性循环。

此次活动,成功探索了“非遗+新媒体+产教融合”的协同路径,为地方创生提供了新范式。非遗的活力源于活态传承,乡村振兴的根本在于人才支撑。可以预见,禹粉非遗工坊实景演艺基地的建设与后续人才的培养,将深度激活这一特色产业的内生动力,最终形成一套具有示范意义的“盛田方案”,让文化软实力成为支撑农业企业与乡村振兴的硬支撑。
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