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都市报手机客户端
定格善意,微光成炬----郑州慈善总会近年慈善工作发展之路纪实报道 从“闲置地”到“便民港”:郑州“幸福家园”工程的十里铺答卷
2025-07-18 19:14  点击:157471

  本报讯(首席记者 姜德兴)郑州报道:  管城回族区紫荆山南路街道十里铺社区的一处空地上,曾经杂草丛生、坑洼不平的地面如今已变身整洁有序的充电区——500平方米的硬化路面平坦坚实,100平方米的钢结构车棚遮阳挡雨,20台智能充电桩整齐排列,居民正扫码为电动自行车充电……这处由郑州市“幸福家园”村社互助工程市级试点项目催生的“便民空间”,是郑州慈善总会、“活水计划”项目组、管城回族区慈善总会三方协同发力,破解社区民生难题的生动实践。

图片58
图片59

  一、聚焦民生痛点:新小区遭遇“充电难题”

  十里铺社区作为新建小区,随着居民陆续入住,电动自行车保有量激增,现有充电设施无法满足需求。小区内一块闲置空地杂草丛生,既无硬化路面,也无遮挡设施,居民私拉电线充电现象频发,不仅影响社区环境,更埋下火灾隐患。“每次看到楼下扯满‘蜘蛛网’似的电线,都担心出事。” 社区网格员在走访中,多次收到居民的安全诉求。

  二、凝聚三方合力:推动“便民工程”高效落地

  知晓这一情况后,管城区慈主动对接社区,了解社区难题,将群众需求形成项目化文案,推动项目上线“幸福家园”村社互助平台。同时“活水计划”项目组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,一方面与管城区慈保持常态化沟通,实时跟进项目进展,及时反馈动态信息;另一方面积极对接郑州慈善总会,协助管城区慈申请市慈专项支持资金,及时跟进资金进展,推动项目落地。最终,项目通过“幸福家园”平台筹得资金 3万元,其中社区自筹2万元,郑州慈善总会专项资金支持1万元,为工程落地提供了坚实保障。

  三、项目成果显著:闲置空地变身便民充电区

  经过一个月的紧张施工,曾经的闲置空地焕然一新:500平方米铺设高强度混凝土的硬化路面,确保了车辆进出平稳;100平方米采用热镀锌钢材的钢结构车棚,可同时容纳120辆电动自行车停放,为居民的车辆提供了遮阳挡雨之所;安装了20台具备充满自停、漏电保护功能的智能充电桩,支持微信、支付宝扫码支付,规范的充电区域彻底杜绝“飞线充电”,社区消防隐患显著降低,目前充电桩日均服务居民充电100余次,居民安全感大幅提升,居民纷纷表示“充电难题解决了,社区环境变好了,住得更舒心了”。

图片60
图片61
图片62

  四、助力基层治理:汇聚多方慈善力量

  十里铺社区“路面充电桩改造”项目,是郑州市“幸福家园”工程多方助力的缩影,郑州市慈的资金支持、“活水计划”项目组的督导协助、地方区慈的监督执行、落地村社的动员众筹,共同将居民的“急难愁盼”转化为了“幸福实景”。

  下一步,郑州慈善总会“活水计划”项目组将继续深化与各区县慈善会的合作,让更多像管城区“充电桩改造”这样的惠民项目扎根社区,以慈善微光汇聚治理合力,共绘“幸福家园”新画卷。 
发表评论
0评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