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农业:蓝田县立足“大西安菜篮子”定位,推动农业向规模化、智能化转型。2025年,全县新增设施蔬菜、水果种植面积1200亩,食用菌产量突破1万吨,果蔬种植总面积达15.7万亩,产值突破10亿元。其中,孟村镇鹿原农业通过多元化种植模式,将大葱、晚夏西红柿等作物与轮作技术结合,带动农户增收;三官庙镇南湾岭村的大葱种植基地单季亩产达3500公斤,成为区域特色产业标杆。在智慧农业领域,西安农投集团在蓝田县三里镇建设的15万吨综合性粮食仓储基地入选省级智能建造试点项目。该项目采用“BIM+物联网”技术,实现粮食出入库效率提升50%,损耗率降至0.5%以下,为西北地区粮食仓储智能化树立标杆。此外,蓝田县依托“中国厨师之乡”品牌,举办首届“勺勺客”村厨争霸赛,发布蓝田美食地图,推动“美食+文旅”消费增长,上半年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8%。

工业:蓝田县以“西安研发制造、蓝田转化配套”为方向,加速工业升级。2025年,全县完成工业投资12.73亿元,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家,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.5%。西安蓝田机场作为西北地区首个A1类通用机场,吸引10家通航企业入驻,HH-100商用无人机实现首飞,低空经济产值突破5亿元。军民融合产业园、无人机感知产业园等项目加速建设,形成“研发-制造-应用”全链条生态。在传统产业领域,三元科技创新园二期新增投产企业14家,累计达67家,实现产值11亿元。美力源乳制品生产线建成投用,肉蛋奶总产量达4.78万吨,创历史新高。外贸方面,全县进出口总额达2.4亿元,同比增长87.2%,排名全市第一。

城建:蓝田县以“西安大都市后花园”为定位,推动城市功能与生态品质双提升。2025年,全县启动西蓝高速扩能改造、都市圈环线蓝田段项目,畅通14条市政道路“微循环”,新改建供排水、燃气等管网15.5公里,县城污水处理率提升至95.9%。在生态治理领域,蓝田县加大李家河、岱峪等水源地保护力度,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94天,稳居全市第一;浐灞河断面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,秦岭核心保护区生态搬迁协议签订率100%。乡村振兴方面,蓝田县创建“千万工程”省级示范村11个、市级重点村85个,第四批21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全面启动。通过“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全县71个村庄完成实用性规划编制,城乡融合发展指数提升至全省前五。

教育:蓝田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,2025年推进17所学校改扩建工程,新增学位1200个,缓解城区入学压力。其中,文姬中学、进校附小等项目引入智慧校园系统,实现多媒体教学设备100%覆盖。在职业教育领域,依托厨师学校、家政学校开展技能培训1500人次,拓展园区企业就业空间,新增城镇就业1194人。为促进教育公平,蓝田县建成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3家、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6所,解决“一老一小”照护难题。

西安市蓝田县“强产业、兴城市、惠民生”为主线,在农业稳基、工业倍增、城市更新、教育提质。等领域交出亮眼答卷。
共0条 [查看全部] 相关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