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农业:共青城市以“藏粮于技”为核心,推动农业现代化迈上新台阶。2025年上半年,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1.51万亩,其中早稻机械化种植率达90%,通过北斗导航系统、无人驾驶插秧机等新技术,亩均成本降低40%,效率提升35%。在撂荒耕地整治方面,累计完成1922.8亩复垦,图斑整改完成率达76%,为粮食安全筑牢根基。特色产业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。共青城板鸭、“米粮铺”系列产品、稻蛙养殖等特色产业规模持续扩大,农产品网络销售额突破4.47亿元,位居九江市第一。星河生物三产融合示范产业园成为标杆项目,其农业板块承租浆潭联圩水田发展稻渔种养,工业板块建设食药用菌研发中心,服务业板块打造生态研学基地,2025年产值预计超3亿元,较2024年增长5倍。此外,杨梅科技小院获评国家级科技小院,江益镇油茶合作社入选省级示范社,农业科技贡献率提升。

工业:共青城市以“1+3+3”产业体系为支撑,推动工业经济量质齐升。2025年上半年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.5%,工业固投增长10%,营收突破233亿元,利润总额达18.5亿元,两项增幅均列九江市第二。在数字化转型领域,共青城高新区入选全省第二批产业集群试点,140家企业完成数字化诊断,宇彤众妙5G工厂、羽绒服装工业互联网平台等项目成为行业标杆。
新兴产业成为增长极。低空经济产业加速集聚,江西省低空经济综合服务平台、产业制造中心一期建成投用,柔烁光电、瑞奇碳纤维等项目竣工投产,产业规模突破50亿元。中汇达智能科技等企业“出海”步伐加快,2025年一季度外贸销售额达1.5亿元,同比增长300%,空调产销目标直指100万台。此外,金酷智能制造、中汇达智能科技等5家企业获评国家级、省级绿色工厂,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形成。

教育:共青城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,2025年教育支出占财政比重达22%,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。在基础教育领域,新改扩建南湖新城博雅学校、第五幼儿园等5所学校,新增学位2500个,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5.1%,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超52%。教学质量提升成果丰硕:2025年高考本科上线率达65.6%,较2024年提升10个百分点,实现清华、北大录取“零突破”;职业教育创新发展,共青城中专与羽绒服装企业共建“订单班”,学生在省级技能大赛中获奖23项。此外,全市推行“托幼一体化”改革,新增托位180个,社区托育服务机构覆盖率100%,解决年轻家庭后顾之忧。在特色教育方面,国科共青城实验学校依托中科院资源,理科竞赛获奖人数居全省前列;南湖新城博雅学校与共青城大学城院校共建实验室,推行“五育融合”课程;赣江新区博雅学校开设高尔夫模拟器、戏剧教室等高端设施,探索国际化教育路径。

共青城市以“三大攻坚行动”为引领,在农业稳基、工业强链、教育提质、生态惠民等领域实现全面突破。这座青春之城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未来,为江西高质量发展贡献“共青样本”。
共0条 [查看全部] 相关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