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都市报手机客户端
红色诗人王林栓原创新作:《中华摄影赋》
2025-11-24 19:52  点击:199370
  本报讯(记者袁宏太)郑州报道:红色诗人王林栓,中华摄影赋
微信图片_2025-10-15_090035_834
  王林栓
  盖闻华夏文明,溯千年而流光溢彩;摄影之术,历百载而焕彩生光。昔庖牺仰观天象以画八卦,通幽明之理;仓颉俯察鸟兽以造文字,载古今之变。摄影承往圣记史之初心,开格物致知之新境,凝电光石火为永恒,拓目视耳闻之疆界。其肇兴也,补简牍丹青之阙失;其发展也,应时运变迁之脉动;其复兴也,铸民族精神之嵴梁。今撰此赋,颂摄影之弘功,励中华之少年,期薪火相续而不衰,华章共绘而弥彰!
  若夫肇基启秘,镜鉴初开昭世象。《易》云:“穷理尽性,以至于命。”西学东渐之季,摄影术始播中土,循光学之玄奥,藉镜箱之精构,纳流光而成像,破“笔墨摹形”之故辙,开“瞬刻存真”之新途。咸丰年间,费利斯·比托携镜入华,摄圆明残璧、津沽烽烟,初显“存史证今”之效;同光之际,邹伯奇研“摄影之器”,着《格术补》,融华夏格物之智于西法,肇启华工制镜之端。昔太史公着《史记》,“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”;今摄影者持机立世,录闾阎之微末,纪邦国之隆盛,堪称“无言之史乘”。君不见,老帧留痕:京都胡同凝市井烟火,外滩洋楼映开埠风云,皆为后世稽古之瑰宝。少年当悟:术无中外,致用为要。昔邹伯奇以格物之心开摄影之蒙,今汝辈当以探幽之志穷术艺之秘,以镜为椽笔,初绘山河世象;以影为载体,早明家国情怀。
  至若革故鼎新,技进于道惠邦家。《礼记》有云:“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。”摄影之术,初以存真为基,终以求变为魂。建国之初,“红旗渠”影像传攻坚之志,工农奋进图景映时代脉搏,摄影为岁月鼓与唿;改革开放,南巡之照启改革新篇,深圳特区之影显崛起之路,镜头为发展记与录。今科技勃兴,无人机航拍展山河壮阔之姿,高清相机细捕微观世界之奇,AI修图助创意灵感飞扬,摄影融科技之智、承人文之魂。君不见,脱贫攻坚中,摄影师深入穷乡僻壤,录扶贫干部之辛劳、贫困户之笑颜,影像成脱贫攻坚之鲜活佐证;抗疫之时,镜头捕白衣执甲之坚毅、邻里互助之温情,照片凝民族精神之硬核力量。少年当悟:创新为术之魂,昔先辈改良镜制、创研技法以适国情,今汝辈当以科技为翼,拓展摄影艺术之疆域,以技辅业,以术强国,此乃薪火相传之责也。
  尔其文心铸魂,镜映初心育少年。《论语》有云:“兴于诗,立于礼,成于乐。”摄影之至境,非止于技之精巧,更臻于艺之灵韵、德之昭彰、心之化育也。百年星霜,吴印咸镜摄《白求恩》,白衣执甲之姿昭医者仁心,定格千秋敬仰;郎静山独创“集锦摄影”,融水墨丹青之韵于镜间,汇山水精神于帧内,树中华摄影之独特风骨。今之少年,持方寸之屏亦可摄山河之美、记亲情之暖,以镜观世,以影明心。君不见,校园摄影展中,少年摄师长之辛劳、同窗之谊,显赤子之心;乡村振兴一线,青年拍古村新貌、新农之乐,展报国之志。少年当铭:镜匣藏初心,光影载使命。昔先辈以镜为史笔,铸民族精神之丰碑;今汝辈当以影为舟楫,定人生航向之坐标,乘势逐梦而不息,建功立业以兴邦!
  赞曰:镜涵干坤纪岁花,百年光影淬清嘉。残垣初照铭兴替,新境重开鉴盛华。技借创科生异彩,心承文韵育新芽。少年执镜抒鸿志,共绘山河绣锦霞。
  ———————
  (王林栓:中国红色诗人、中国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、中华诗词学会会员、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、河南省老教授文化院执行院长、郑州市青少年诗书画学会会长)
微信图片_2025-10-15_090042_009

发表评论
0评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