盖闻华夏之舞,肇自鸿蒙初辟,脉承万古千钟。仰感穹苍列宿之节律,俯应人文肇兴之昌隆;上镌三皇五帝之文明演进,下焕复兴盛世之时代新容。远观其形,则或翩跹若蝶、或刚劲若松,姿韵雍荣尽显灵秀;近摄其神,则或沉郁若岳、或飞扬若虹,气贯霄汉暗蕴豪雄。非独供耳目之娱,更启少年之凌云壮志;不唯呈艺苑之美,尤励华夏之赫赫雄风。今值国运昌隆之际,撰此赋文,敬颂其千古之功德、赞其当代之大成。
若夫源溯洪荒,初蕴天工。昔者庖牺氏仰观天象,察日月交替、星辰流转之序,制《云门》之乐、创《咸池》之舞,以通天地幽明之理;神农氏俯察人文,辨五谷生长、黎民作息之常,兴羽龠之器、演教化之舞,以协邦国雍容之和。《吕氏春秋·古乐》详记“昔葛天氏之乐,三人操牛尾,投足以歌八阕:一曰载民,二曰玄鸟,三曰遂草木,四曰奋五谷,五曰敬天常,六曰达帝功,七曰依地德,八曰总万物之极。”此非仅投足之姿,实展先民敬天法地、勤耕不辍之淳风也。及夫商周鼎革,礼乐制度昭彰于世,舞之礼治功能益显;降至秦汉雄风浩荡,长袖舒卷展豪迈之容。舞蹈之兴,即负文明之重;姿态之嬗,悉含教化之功。少年当悟:文明之基在初萌,进取之心当贯虹,承此元初之志,敢为寰宇之峰。
至若薪火绵延,焕彩千重。魏晋之际,玄学盛行文风俊逸,舞蹈亦染清旷之姿。《白?舞》尽展名士雅客之超然雅容;大唐之时,国威远播气象恢弘,舞蹈更呈鼎盛之态。《霓裳羽衣舞》尽显天朝上国之天宫气象。有宋一代,文风鼎盛而武备不遑,《柘枝舞》刚柔相济间藏侠气;元代以降,胡汉交融文化多元,《天魔舞》异域风情中见融合。明清以降,戏曲艺术蔚为大观:《霸王别姬》尽抒英雄末路之怆然;《贵妃醉酒》活现佳人醉酒之风情。今逢盛世,创新之路势如潮洪:《丝路花雨》丝带翩跹,复敦煌飞天之旧影;《只此青绿》衣袂流转,绘千里江山之真容。广场舞韵遍通衢巷陌,民族歌舞庆岁稔年丰。舞蹈之兴,见证时代之隆盛;创新之举,彰显国力之峥嵘。少年当效:守传承而求新变,乘长风以破浪冲,不负昭代,勇赴鹏程。
尔其复兴当下,化育青葱。新时代启华章,舞蹈兴邦志未穷。校园之内,舞蹈美育蔚然成风:课间操融民族舞之韵,让少年于屈伸俯仰间悟传统之美;艺术课设古典舞之教,使学子于提沉冲靠中习仪态之雅,既培新秀之灵秀资质,更育品格之方正根基。《少年中国说》舞出“少年强则国强”之凌云之志;《黄河大合唱》蹈出“保卫黄河”之报国之忠。古舞新诠,赋传统以时代之宠;民舞交融,聚民族之同心之容。化育少年,塑品格于雅正雍容;激励担当,振国威于寰宇之中。少年当记:复兴之任在吾躬,起舞当乘时代风,以青春之姿弄潮,报强国之志为荣。
赞曰:
典乐铿锵振昊穹,
神州广袖舞东风。
千秋文脉舒云袖,
万里山河跃锦龙。
志逐星辰追远梦,
身随鼓点踏新程。
少年焕彩春潮涌,
盛世雅集耀碧空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
(王林栓:中国红色诗人、中国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、中华诗词学会会员、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、河南省老教授文化院执行院长、郑州市青少年诗书画学会会长)
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