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至若薪火相传,革故鼎新。《考工记》言:“天有时,地有气,材有美,工有巧。”秦汉雄风振寰宇,美术随之勃兴:秦俑千人千面,刻军威之凛凛,衣纹流转见匠心;汉隶蚕头燕尾,书气度之雍雍,碑刻摩崖传史踪。魏晋风骨标新境,玄学浸润艺坛,顾恺之“以形写神”,《洛神赋图》卷展,洛水之滨仙姿绰约,笔墨之间情思万重;王羲之行书飘洒,《兰亭集序》墨香,既为书坛之冠,亦含画境之容。大唐盛世气象雄,绘事臻于巅峰:吴道子“吴带当风”,《送子天王图》显仙韵;阎立本《步辇图》,记汉藏和盟之功,笔笔传神见史功。两宋风雅,山水尤盛,郭熙《林泉高致》,绘“三远”之境,峰峦叠嶂藏哲思;张择端《清明上河图》,录汴京繁华,市井百态跃卷中。元明清际,墨韵更隆:黄公望《富春山居图》,以淡墨写江山,丘壑间藏逸趣;仇十洲仕女,衣袂飘飘含雍容;青花釉里,龙游碧波腾浩涌,瓷纹流转见民风。今逢新世,艺彩更丰,革故鼎新显神通:数字丹青纵览丝路万里驼铃,冬奥长卷铺展华夏千年雄风;乡村墙画妆点沃野田垄,绘脱贫之喜,展振兴之容;航天插画定格星辰大海,赞科技之盛,励报国之衷。少年当秉创新之炬,携古今之智,拓艺苑之穹隆。
尔其复兴当下,化育青童。《论语》曰:“志于道,据于德,依于仁,游于艺。”新时代启,美育兴邦势若虹,美术复兴正其时。校园之内,笔墨飘香:少年挥毫临《兰亭》,悟书法之韵;研摩《千里江山图》,习设色之工;课堂之上析《清明上河图》,晓历史之重;课外之时绘家乡新貌,抒赤子之情。展馆之中,熏陶渐浓:临摹吴冠中笔下之江南,小桥流水间识乡土之美;静观袁运甫彩墨之京华,朱墙黄瓦间感家国之雄。美术之化育,润物无声:以《开国大典》之油画,励少年忆峥嵘而惜今朝;以敦煌壁画之飞天,激学子承瑰宝而拓新功。艺者,养性之舟也,可修少年之沉静;美者,铸魂之锋也,可砺少年之豪情。艺以化人,德以养躬;美以励志,志以兴中。少年当以艺辅德,以美励志,执丹青而绘山河,携艺心而赴征程,助民族之伟大复兴,建时代之荣耀新功。
赞曰:
万里江山入画中,
千年艺脉贯长虹。
彩陶纹刻鸿蒙意,
宋墨韵涵天地风。
数彩裁云开胜境,
丹心绘梦映霞红。
青衿当秉丹青志,
共绘中华盛世雄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
(王林栓:中国红色诗人、中国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、中华诗词学会会员、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、河南省老教授文化院执行院长、郑州市青少年诗书画学会会长)
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