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讯 (记者 卫智健) 四川宜宾报道: 在四川宜宾高县月江镇顺和村的青山绿水间,第一卫生室门前的白炽灯彻夜长明。这里没有城市医院的喧嚣,却有一份沉甸甸的承诺——村医严照兴用四十载春秋,践行着“全天候为村民健康站岗”的誓言。
清晨六点,当薄雾还萦绕着稻田,严照兴已背上印着红十字的药箱出诊。76岁的李阿婆因慢性关节炎卧床多年,他轻车熟路地为老人扎上银针,又从保温箱里取出煎好的中药。“严医生扎针不收钱,药也比镇上便宜一半哩!”老人颤巍巍地指着墙上泛黄的价目表,上面“针灸5元/次”“中药代煎免服务费”等手写条目格外醒目。
作为卫生室唯一持有全科中医、西医双资质的医生,严照兴的诊疗室堪称“微型中西医结合博物馆”。左侧药柜陈列着三百余味中药饮片,右侧器械台摆放着现代诊疗设备。去年汛期,村民张某国施工摔伤导致粉碎性骨折,严照兴创新采用“中医正骨固定+西药抗感染”联合疗法,为患者节省了近万元手术费。“若送去县医院,光路费就要百来块。”张建国指着康复的右腿感慨。
在顺和村这个常住人口不足5千人的山村,严照兴的手机号就是村民的“120急救专线”。卫生室登记本显示,2024年他接诊夜诊达217次,最远徒步8公里为高热患者送药。为破解村民“小病拖大”的困境,他建立慢性病管理档案1000份,每月上门为高血压、糖尿病患者监测指标。
“村医既要当全科大夫,更要当健康管家。”严照兴晒得黝黑的脸上透着坚定。如今58岁的他,仍坚持每周赴县医院进修。当被问及坚守的动力,他望向卫生室墙上村民手写的“妙手仁心”牌匾:“看着乡亲们能在家门口看得起病、看得好病,比什么都强。”
暂无评论